在历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当中,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都是高频出现的考点。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考试当中教育社会属性的考点进行梳理。
首先,大家需要在两个层面上做理解。
层面一:深入理解教育社会属性三方面的具体含义:
首先,教育具有永恒性,即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在这个含义当中有两个关键点。个关键点是教育,第二个关键点是人类社会。命题者往往会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来混淆概念,以考查考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例如:教育具有永恒性,所以,教师职业和人类社会共始终。将教育偷换为教师职业,因此该判断题错误。如果说学校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也不对。因为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而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时期才出现,故此题错误。再例如:国家灭亡教育活动就终止了。也不正确,这是典型的将人类社会偷换为了国家,虽然国家灭亡了,人类还存在着,所以教育活动依旧存在,故此题也是错误的。
其次,教育具有历史性,即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内容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不一样。比如在培养目标方面,封建社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人才,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比如在教学内容方面: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而到了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所以这就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不同特点。在考试过程中,如果出现历史名词或者强调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有不同特点,那么我们就要注意是否是历史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在不同历史阶段,学校教育内容产生了变化,即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深度掌握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活动本质的地方。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即强调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这是指教育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例如,不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当今中国,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都在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所学的《论语》,我们现在学,回溯千年,封建社会时期也是在学《论语》,这就是一种传承。就体现了教育的历史继承性。即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的传统文化都应该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
(3)教育具有不平衡性。是指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可以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超前或滞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个注意的点是相对独立而非独立,因为教育是无法完全摆脱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只能相对有它自身的特色。第二个注意的点是同步问题,这里的同步可以理解为超前或者滞后。首先,教育可以超前生产力的发展,如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但是日本的教育水平却独树一帜。再者,教育也可以滞后生产力的发展,如我国的教育虽然有较大进步,但是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是有些不相称,但是无论怎样,教育仍然有他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这都体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此外还有两个难点需要辨析:历史性和历史继承性。我们要把历史性和历史继承性进行区分,历史性强调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下的不同,而历史继承性强调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相同。其次我们要理解教育具有社会属性的原因。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的原因,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教育之所以具有历史性的原因,是由于教育既要受生产力的制约又要受生产关系的制约。教育之所以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因,是由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
难点破解教育的社会属性
西宁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2024-12-31
2024-10-25
2024-10-25
2024-10-23
2024-10-20
2024-10-18
2024-09-27
2024-09-02
2024-08-29
2024-08-28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