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病,亦称消化性溃疡或慢性消化性溃疡,是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人。本病多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鉴于其发生与胃液的自我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病。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幽门螺旋杆菌;2.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受到破坏;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4.遗传因素。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愈近幽门愈多见,尤多见于胃窦部。少见于胃底及大弯侧。溃疡常一个,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洁净,通常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由于胃的蠕动,一般溃疡的贲门侧较深,其边缘耸直为潜掘状。溃疡的幽门侧较浅,作阶梯状,即局部胃壁各层相断为阶梯状显露。溃疡周围的胃黏膜皱襞因受溃疡底瘢痕组织的牵拉而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
镜下,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四层:表层为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其下为一层坏死组织;再下则见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下层为陈旧瘢痕组织。瘢痕底部小动脉因炎症刺激常有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亦可伴有血栓形成,可造成局部血供不足,影响组织再生使溃疡不易愈合。但这种变化却可防止溃疡血管破裂、出血。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断裂及小球状增生,这种变化可能是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之一。溃疡断面呈斜置漏斗状,深达肌层。
(三)结局
愈合渗出物及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出,已被破坏的肌层不能再生,由底部的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组织修复,同时周围黏膜上皮再生覆盖溃疡面而愈合。
(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了出血和穿孔。
出血溃疡底部破裂可使溃疡面有少量出血,此时患者大便潜血试验常阳性。若溃疡底部大血管破裂,患者则会出现呕血及柏油样大便,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消化性溃疡病病因
西宁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2024-11-22
2022-09-13 刷新
2022-04-07
2022-03-26
2022-03-11
2022-03-08
2022-02-25
2022-02-14
2022-02-08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