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多用于、发热、、牙痛、、风湿病等疾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和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的标准制剂。
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而且这一条作用可以理解为伟大的发现。因此,主要用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还能和预防脑中风,可以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以及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此外,还可以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等。对于有心血管的危险因素者如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抽烟等等,都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其心肌梗死的发作风险,而且这些都是由大型的科学研究证据支持的。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部分的人群中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的患者中是禁用的。患者要接受的需要权衡利弊,方可使用。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根据临床研究证据,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低有效剂量75 mg/day,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低有效剂量50 mg/day。至于何时服用,目前尚无定论,重要的是长期坚持服用,因为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某一时辰服药。
肠溶缓释剂型的优势:
另外,关于餐后还是空腹服用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临床常用的为肠溶或肠溶缓释剂型,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在饭中或饭后服,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因此,建议肠溶或肠溶缓释片空腹服用。
目前使用的剂型主要有平片、肠溶以及肠溶缓释剂型。各种剂型均有不同的特点,长期使用要注意根据剂型特点个体化给药,其中肠溶缓释剂型的优势在于肠道内缓慢释放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肠胃刺激,血药浓度更趋平稳。
具体来讲,产生胃肠道副作用的两大途径:(1)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大剂量或者说长期使用,可能会刺激胃导致消化性的溃疡甚至是消化道的出血;(2)干扰前列腺PGs(主要为PGE2)的合成,降低粘膜供血并使具有保护作用的粘液及碳酸氢盐合成减少。而肠溶缓释剂型则能避免在胃内崩解,并使其在肠道内缓慢释放,保证PG的平衡,就能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另外,由于它抗血小板凝集,可能会出现一些出血性的疾病,比如牙齿的出血、鼻腔的出血。
【单选题】
1. 理作用不包括:
A.解热镇痛 B.
C.抑制血小板聚集 D.保护胃黏膜
【答案】D。
以上是中公青海卫生人才网整理资料,祝大家考试顺利!
药学基础知识在解热镇痛和抗栓中的应用
西宁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2024-11-22
2022-09-13 刷新
2022-04-07
2022-03-26
2022-03-11
2022-03-08
2022-02-25
2022-02-14
2022-02-08
2022-01-22